
新年适合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。
5月份开始科普NMN,当时国内还没人说清楚它是什么,现在NMN的热度越来越高了。年底的权健事件又勾起了大家对保健品的深恶痛绝,甚至很多人长久以来的共识就是:
中国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!
一般后面还会紧跟强调一下:
没有例外!
在这种“政治正确”下,作为相关从业者被问到工作都语焉不详地说“科普维生素”,怕他们转头就惋惜道: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卖起保健品了?

既然保健品罪恶滔天人人喊打,
国家为何不取缔禁止掉呢?
像禁毒一样禁掉岂不干净利落。
食品之上,药品未满
医疗水平发达的美国并没有保健品的概念,难道是美国资本家不想拿“保健品”毒害美帝人民?事实上美国把国内千夫所指的“保健品”称之为“食品补充剂(dietary supplement)”,而国内臭名昭著的保健品的官方全称是“保健食品”。食品的补充剂嘛,吃泡面营养不够就加个卤蛋作为补充。

生病的话肯定是现代医学最有效的,但一些小问题可以通过食品补充剂来解决,而不必一定通过医药,能吃饭解决的问题干嘛吃药呢?这点看来保健品更精准的定位:
食品之上,药品未满
美国把以科学为基础的保健医学称为功能医学,又叫替代医学(我很喜欢这个名字,未到医药的程度可以用食品补充剂来调理)。保健品自然是保健医学的范畴。
在全世界都骂权健进而批判所有保健品的之前,早在2010年白宫就把保健医学纳入奥巴马政府的医保范畴(不知道特朗普给废除没),大有在世界范围内引领“第二次医学革命”的趋势。
功能医学发展史

Make A Difference
保健品本身并没有治疗作用,是改变身体某一类物质平衡来达到一个更健康的状态,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,这也是为何国家没有禁止它的原因。
而无良商家为牟取暴利在宣传时将其夸大为药物,再加上直销模式的火上浇油,保健品就基本上和骗局划上了等号。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一边倒地批判保健品,甚至成了“政治正确”。

在此并不是想为保健品正名(更喜欢称它为食品补充剂)。不过能吃食品预防或调理的问题,非让去吃药,我不知道是这是不是一种悲哀?在科普NMN的过程中,遇到了很多客户的问题,更觉得可以做些事情。
如果各个成分科普的到位,这位姐姐可能就不会买功能重复的产品了:

“买了很多保健品,不知道如何搭配吃,其中有很多重复”
如果掌握一些辨识方法,这位姐姐可能就不会被这种可能“安全无效”的三无产品欺骗:

产品右2:宣传为保健品,却没有保健品标识
如果及时问一下专业人士,很多客户就不会被一些伪科技所欺骗:

虽然不学无术,但是还是希望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做些事情,接触的客户越多就越觉得应该尽早启动这个工作。
NutritionPlus 营养+
当全世界都骂保健品(食品补充剂)的时候,发出不一样的声音难免成为众矢之的。经过几个月的筹备,NMN中国孵化了:营养+,就是营养补充剂的意思,我们想科普营养补充剂。
我国食药监局网站上可看到:国产保健品有16690个拿到蓝帽子,国外拿到进口许可的有780个。美国的“蓝帽子”GRAS目录里2000多种物质被认为普遍安全的,仅仅iHerb一家保健品电商网站就有3万多款产品在线。

不过我相信大部分人面对这些庞杂产品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的。所以,我们想下一些笨功夫想在食品补充剂行业做一些事情:
我们会对纷繁复杂的食品补充剂进行深度研究并以易懂语言来呈现,在此基础上会精选极少的产品来减少大家选择上的焦虑;不仅仅是做内容电商,更想借此传递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身体很多问题如糖尿病、癌症、脱发等根据都来源于衰老,这不难理解:
如果和衰老没关系的话,那么为何年轻时候几乎没有这些问题呢?
所以我们决定,将首先从“抗衰老”谈起。在国内说起抗衰老似乎总与伪科学、欺骗老人、传销脱不清关系,而西方已经把抗衰老作为一个医学分支,1993年就成立了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,有2.6万多个会员遍布于120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,包括最为知名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(有50个实验室研究靶向衰老)和哈佛医学院衰老机制研究中心Paul F. Glenn。
接下来一段时间将会把我们“抗衰老”的学习体会系统性和大家交流,然后扩展到更多的板块。
初心
虽然抱着美好的科普愿望,但从事“充满争议”的行业难免承受误解,以至于最近就被热心长辈介绍的对象所嫌弃,似乎干的是件不体面的事情。

新年是新的开始,有必要再次明确我们的初心:
保持中立;
拒绝欺骗;
不做直销,不做直销,不做直销……
科学一直在进步,我们也难免有不对之处,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改善。
感谢
感谢基因港的持续支持、复旦大学云峰大健康基金种子轮资金的支持、各位客户提出的宝贵建议,营养+正式启动了。
新项目将会启用新的网站和公众号(由于抗衰老的工作远超我们想象的复杂,前期更新可能慢一些),大家可以先关注起来。

扫码进入种子用户群:

扫码添加,群满加客服:nmnkangkang